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 春季养生 春季进补宜用中药

春季养生 春季进补宜用中药
【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 春季养生 春季进补宜用中药】 春季宜补益正气,以药养肝,清热生津 。 据此,可选用下列药物 。
1.补肾养肝、滋阴助阳药:菟丝子、肉苁蓉、何首乌、山茱萸、女贞子、白芍、枸杞子 。
2.补肺健脾、除湿药:党参、黄芪、黄精、防风、白术、薏苡仁 。
3.清热生津药:板蓝根、枇杷叶、竹茹、栀子、芦根、石斛、玄参、麦冬、玉竹 。
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
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 。 这句话出自《内经素问?四气调神大论》,此为四时调摄的宗旨,它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、气机升降(气的升降出入)、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的特点状态而制定的四时养生原则 。 正因为此句话非常重要,一些著名医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。
高士宗在《素问直解》里说:“春夏养阳,使少阳之气生,太阳之气长;秋冬养阴,使太阳之气收,少阴之气藏 。 ”此句的意思是说,春夏之时,自然界阳气升发,万物生机盎然,养生者就应该充养,保护体内阳气,使之充沛,不断旺盛起来,不要做损害体内阳气的事;而在秋冬之时,万物敛藏,此时养生就应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,收藏体内阴精,使精气内聚,以润养五脏 。
而张志聪在《素问集注》里却说:“春夏之时,阳盛于外而虚于内;秋冬之时,阴盛于外而虚于内 。 故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而培养之 。 ”此句的解释亦很有道理,如谚语说:“夏有真寒,冬有真火”,即夏天有阳虚内寒之洞泄,而冬天不乏阴虚内热之盗汗 。 因为阳虚于内,故要养阳;因为阴虚于内,故要养阴,只有这样才能“从其根” 。

    推荐阅读